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校本研修计划
发布时间:2025/8/26 10:01:53 作者:衡华丽 浏览量:823次
2025—2026第一学期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始终以 “快乐做主人” 为核心办学理念,并将其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 “学习的小主人、集体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对于我校这样的新建校而言,高素质教师队伍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软实力,更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基于当前教育发展新形势与本校实际情况,为系统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学期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教师发展的各项文件要求,对标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校本研修管理工作意见,以促进教师专业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工作。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与专业能力,着力打造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 的教师队伍,满足学校提升知名度与社会满意度的发展需求,为江宁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强化全员师德建设,筑牢育人思想根基
将师德修养提升作为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通过多样化培训巩固教师专业思想,增强其教育事业心与责任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级教师的需求差异,精心设计分层分类的师德培训课程,采用专题学习、先进事迹演讲、典型案例展示、沉浸式体验反思等多元化形式,确保培训内容入脑入心,切实提升师德建设实效。
(二)深化校本教研与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推动教学创新实践:聚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常态化教研活动探索高效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学习共享机制:规范教师外出学习返校后的二级培训流程,确保优质学习资源在校内充分共享。加强学习型组织与教师团队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协同提升。
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引导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学习与反思,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菜单式” 培训。鼓励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申报个人课题、参与学校规划课题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实现 “以研促教、以教兴研” 的良性循环。
(三)聚焦青年教师成长,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实施 “青蓝工程” 帮扶:遴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通过 “一对一” 指导模式,帮助新教师快速熟悉岗位职责、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其主动学习与反思的良好习惯,助力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
制定个性化成长规划:结合青年教师的专业基础与发展需求,协助其制定科学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将长期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可实现的小目标。建立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动态跟踪记录其成长过程,为教师发展提供精准支持与指导。
二、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
项 目 | 内容或主题 | 形式 | 对象 | 负责人 | 月份 |
教师职业道德 | 优雅教师优秀事迹宣讲 | 宣讲会 | 全体教师 |
王金凤 | 9月 |
师德师风相关条例培训 | 讲座 | 全体教师 | 10月 | ||
班主任培训 | 一年级班主任、副班岗前培训 | 讲座 | 新班主任 及副班 |
周晓 | 9月 |
班主任心理健康讲座 | 讲座、分享 | 全体班主任 | 10月 | ||
读有益的书,做最好的老师 | 讲座、分享 | 11月 | |||
关注细节,夯实班级管理 | 讲座、分享 | 12月 | |||
营造班级文化,创建特色班集体 | 讲座 | 奚玮 | 12月 | ||
让德育工作变得更系统、高效 | 讲座 | 张艳 | 1月 | ||
青蓝结对活动 | 青蓝结对仪式 新教师专项视导 | 听评课 | 青蓝结对教师 | 夏露露 | 9月 |
青研班活动 | 每周基本功常规训练 活动一:读书漂流 活动二:“阅读分享会” 活动三:学会忙里“偷闲” 活动四:书法指导 | 功夫墙展示、网站宣传、沙龙、讲座等 | 青年教师 | 夏露露 | 9-12月 |
教科研活动 | 校级骨干教师菜单式讲座。 | 讲座 | 全体教师 | 夏露露 | 10月 11月 |
区级教研活动 | “基本功”、“秋实杯”赛课 区级数学现场会(4) | 赛课 公开课 讲座 | 区级相关学科教师 | 施丽 | 9月 12月 |
专题培训活动 | 职初教师基本素养培训 | 讲座 | 职初考核 教师 | 衡华丽 | 9月 |
三、研修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学期校本研修工作落地见效,从组织、制度、实施三个维度构建完善保障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组织统筹,夯实研修基础
围绕学校校本研修总体目标,细化制定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提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明确研修内容、参与要求与预期成果,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建立 “全程跟踪指导” 机制,安排专人对研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时检查与精准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保障研修活动有序推进。
(二)完善制度约束,强化考核激励
严格执行校本研修考勤与考核管理制度,将教师参与研修的出勤情况、听课笔记质量、培训记录完整性等纳入常态化检查范畴。建立 “考核结果应用” 机制,将研修考核成绩与教师评优晋级、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课时认定等直接挂钩,形成 “以考促学、以评促建” 的良好氛围,确保研修实效。
(三)整合多方资源,优化研修模式
打破教学、教研、科研、继续教育等工作的壁垒,以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构建 “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 的校本培训体系。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核心,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 “问题式培训”“需求式研修” 等模式,让培训内容更贴合教学实际,切实提升研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