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3/7 9:51:36 作者:李纬明 浏览量:243次
上坊新城小学“金陵好课堂”教研活动记录表
教研学科 | 数学 | 教研时间 | 3.7 |
教研主题:分数的意义 | |||
执教课题 | 分数的意义 | 执教者姓名 | 吕萱 |
课 前 思 考 | |||
执教者对主题的思考 | 我所教授的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与内化 “单位一” 和 “分数单位” 这两个重要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分数同样是一个数,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分数意义与三年级所学相关知识存在区别且有所进阶。鉴于此课属于概念课,内容较为抽象,尽管可能会直接向学生传授相关概念,但如何促使学生真正将概念内化为自身理解,为后续学习筑牢基础,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每个板块聚焦一个小目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第一个环节为 “出言”,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设计表示 3/4 的方法。这一举措不仅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能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实现 “巧手设计,让思维看得见” 的效果。借助学生生成的内容,教学进程逐步指向 单位“1”。由于 单位“1” 较为抽象,若在教学中直接告知,可能给后续教学带来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我通过一条特殊的线段,引导学生感知所有可平均分的对象都可看作这条线段,从而在学生脑海中逐步构建模型,使 单位“1” 自然地融入他们的思维,让思维 “摸得着”。此外,结合生活中的分数实例,丰富学生对 单位“1” 的认知与理解,通过学生的自信表达,让思维 “说得出”。第二个环节 “再探”,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个分数入手,通过 “求同比较” 和 “存异比较” 两个层次,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逐步引导学生感知其中一份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每个分数都是通过数几个 “一份” 得到的,进而认识到分数与整数、小数一样,都是由计数单位累加而成。通过对 单位“1” 的模型构建以及对 “分数单位” 的对比理解,学生在自然形成的思维进阶过程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 ||
课 中 实 施 | |||
教 学 设 计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然后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提高实践、观察及创新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熟悉的朋友,这是一个?(分数)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里的问号是分数的?(分母)可能是几分之三?我们一起从
二、探究新知 (1)初研——巧学设计看得见 活动一: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 小组交流:
师:刚才通过小组讨论,你们的设计在哪里有不同?(平均分的对象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 将你设计的 师:现在还仅仅是一条线段吗?“1”包含了很多意义,我们叫它单位“1”。和同桌说说我们把什么看成了线段?什么看成了单位“1”?一句话可以概括每个人的 (2)初研——自信表达说得出 练习:笑笑是个爱劳动的小朋友,五一假期,她帮妈妈剥了一堆毛豆的 师: 师:这两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你的脑海里有那条线段了吗?分别是把谁看成了单位“1”?是什么意思呢? 师:刚才认识的这些数据大家想一想什么就是分数呢?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小组讨论) (3)再探——自主探究思得深 活动二:把这条线段看作单位“1”,表示出你喜欢的一个分数。 在小组里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选取分母相同的3个分数作品) 师:这三个分数都跟哪个分数有关呢? (选取分子相同的3个分数作品) 师:这几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都表示3份为什么长度不一样呢?(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 通过对比这6个同学的作品,大家觉得其中的一份重要吗?刚才通过数几个几分之一就得到了相应的分数,这里的几分之一我们就把它叫作“分数单位”。把你画出的分数单位说给你的同桌听。 师:通过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现在大家再想一想你知道什么是分数了吗?回顾我们刚才认识的几个分数,什么是分数呢? 思考:什么是分数? (4)深探——有条有理探得好 师:刚才看到的这条线段其实还是数轴上的一部分。 练习: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涂色部分和对应分数的点。 四、巩固反思 理一理: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想一想:关于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