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发展>> 文章
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4/17 9:47:36 作者:李纬明 浏览量:201次

课题

“相差关系”

科目

课型

课时

年级

执教教师

授课地点

数学

新授

1课时

一年级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对简单加减法有一定认知,但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仍需引导。他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对于直观、具体的事物较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教学中需借助实物操作、图形等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 20 以内数及掌握加减法基础上,对减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与应用。通过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更复杂数量关系奠定基础。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气球数量比较引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掌握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借助直观操作和图形分析数量关系,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

1. 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借助直观表示说明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初步培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自主思考、探索的乐趣,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愿,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

分析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

难点

结合图例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按照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思考解决问题。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设过程

     

动态修改

一 、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出示情景图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六一儿童节了,同学们高兴吗?高兴。为了庆祝节日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忙活起来了,他们想把自己的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看,他们今天带来了什么?(气球)

提问:观察这些气球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红色的气球有5个,黄色的气球有12个,

师:对不对?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跟着我一起来数一数。(师生齐数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装扮教室为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 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1. 提出问题

提问:根据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黄气球和红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预设2: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几个?

预设3:红气球比黄气球少几个

教师引导: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球一共有多少个是我们之前研究过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多多少和少多少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能把这个题目完整地读一读吗?(黄气球有12个,红气球有5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

问: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预设:条件是黄气球有12个,红气球有5个,问题是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探讨方法

教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1:算一算。

预设2:画一画。

预设3:比一比。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棒,这些方法都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帮手。学习要求:①画一画比一比,表示出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

②和同桌说一说多的部分在哪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同桌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展示交流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说说想法。

资源1:没有一一对应。

资源2:一一对应,并用虚线把多出的部分隔开。

提问:大家看懂他的表示方法了吗?比较这两幅作品,哪幅更好?好在哪里?

预设:第二幅好,是一个对着一个表示的,能更清楚地看出多的部分 。

问:谁能上来指着图具体说一说多出来的部分是哪里?黄气球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

预设:多出来的部分是虚线后面的,黄气球分成了和红气球同样多的部分以及比红气球多的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方法的特点,重点突出一一对应法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4. 算式理解

提问:除了画一画,还有同学用算一算的方法,谁来说说算式?

预设:12 - 5 = 7 。

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谁能结合我们刚才画图的过程,指一指来说说?

预设:12表示黄气球有12个,减去的5,表示这个红气球和黄气球一样多的5个,等于黄气球多出来的7个。

结:要求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就是从12里面去掉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直观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含义,将直观操作与抽象的数学运算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5. 逆向思考

提问:现在根据我们刚才的研究,红气球比黄气球少几个?你是怎样想的?能指着图说一说吗?

预设: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黄气球一共12个,红气球5个,虚线后面的是黄气球多出来的7个,也就是红气球比黄气球少的7个。

结:求红气球比黄气球少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黄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都用12 - 5 = 7 这个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这两种问题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尝试运用,深化理解

1. 卡片问题

出示情境

谈话:要过儿童节了,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很多心愿,他们的老师为他们准备了彩色的心愿卡,红卡片有13张,黄卡片有9张。

提问:红卡片和黄卡片相差多少张,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怎样列式?

预设:就是求红卡片比黄卡片多多少张,或者黄卡片比红卡片少多少张,用13 - 9 = 4 。

设计意图:通过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 盆花问题

教师出示:老师还准备了一些盆花,红花有15盆,花有7盆,花再添多少盆就和红花同样多?

追问:如果不画图,你能用算一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说算式及意思?

预设:15 - 7 = 8,意思是从原来红花的15盆里减去花的7盆等于红花比花多出来的8盆,也就是花要添的盆数 。

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思路?

预设:从蓝花开始想起,再添上多少盆就和红花同样多,也是15 - 7 = 8 。

设计意图:变换问题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编数学故事

谈话:刚才老师是用正方形和圆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它们还能表示不同的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看着这幅图来讲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故事?

学生分享故事后,教师提问: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

预设学生回答:学生编出不同情境的故事,算式根据故事合理列出,一般为两数相减求相差数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编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的知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个数的相差关系,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过程,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要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计算?

预设:用了比一比、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用减法计算。

小结:运用这个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当中的相差关系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总结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

设计

1. 你写我编:两人合作,一人写一道减法算式,另一人编一道用这道减法算式解答的题目。

2. 比一比谁最善于发现:生活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问题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的数学眼睛,在身边找一找“比多比少”的问题,进行记录,再和同学分享。


板书

设计

IMG_256


教学

反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