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 文章
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

发布时间:2025/6/15 22:23:29 作者:吕萱 浏览量:266次

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

—— 五年级数学组《圆的认识》备课研讨活动报道

2025 年 月 日,上坊新城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在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开展了以 “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 ——《圆的认识》教学实践” 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组长吕萱主持,组员施丽、闵云飞共同参与,围绕圆的特征探究与教学策略展开深度研讨。

一、教学设计阐述:在操作中建构圆的认知体系

主备人施丽老师首先进行教学设计阐述。她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为切入点,设计了 “具象感知 — 抽象概括 — 应用拓展” 的教学路径:

情境导入:通过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等直线图形,对比引入曲线图形 “圆”,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如摩天轮、硬币等),建立圆与生活的联系。

操作探究:通过 “试画圆 — 认识圆规 — 规范画圆” 的步骤,让学生掌握画圆技巧;借助折圆、量圆等活动,自主发现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关系(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 倍)。

应用拓展:结合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墨子对圆的描述” 等实例,深化圆的特征理解,感受数学文化与应用价值。

二、集体研讨:多维视角优化教学策略

在组员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曲线图形认知难点” 展开讨论:

吕萱:建议在导入环节增加 “圆的形成” 动画,通过线段绕端点旋转一周的动态演示,直观展示 “圆是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这一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圆的空间概念。

闵云飞:提出在探究半径与直径关系时引入 “几何画板” 工具,动态演示同圆中半径变化时直径的相应变化,直观验证 “d=2r” 的不变关系,增强探究的趣味性和准确性,突破抽象概念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反思:聚焦操作难点深化理解

施丽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提到,本次教学通过折圆、画圆等操作活动,多数学生能理解圆的特征,但在练习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画圆不规范:部分学生使用圆规时,因针尖移动或两脚距离变化,导致画出的圆不标准。

概念理解偏差:对 “直径是通过圆心且两端在圆上的线段” 理解不透彻,误将过圆心但端点不在圆上的线段当作直径。

针对这些问题,后续教学需强化圆规使用技巧的分步指导,设计 “错误画法辨析” 活动,并通过 “圆的特征手抄报” 等形式巩固概念,提升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概念辨析能力。

四、活动总结:形成 “做中学” 教学路径

本次备课活动形成以下共识:从生活中的圆入手,通过实例感受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折、画、量等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 “做中学” 中建构圆的特征概念,突破曲线图形的认知难点。借助动画、几何画板等现代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辅助学生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此次备课活动为《圆的认识》单元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也为后续圆的周长、面积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级数学组将继续秉持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策略,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