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管理>> 文章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实施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 14:43:06 作者:白陵葭 浏览量:387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实施路径研究

丹桂飘香季,教研正当时,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水平,提升课堂效率,加强老师之间的学习交流,2024年10月29日上午,我校在专家指导和带领下开展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实施路径研究”主题教研课听课评课活动。

       60499fafaad2c39d807fe649caefcdc

孙洁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歌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诗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孙洁老师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合理,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孩子们在乐中学。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内容设置上也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高,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9f0aadad152eb327c6bd96ce21f7b0f  

陈良凤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的《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整节课教学板块清晰,王老师通过让学生摆青蛙和小鸟在井口的位置、找一找有几次对话、读对话找关键词,明确青蛙和小鸟在井口的位置、争论点和各自立场。然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比如通过字理识字认识“观”的意思,引导学生认识“坐井观天”的意思。再比如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沿”字,拓展“沿”相关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抓标点、抓词语、会理解,以及戴上头饰演一演,让学生评一评朗读水平等方式,使得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通过出示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的图片,拓展填词,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bb4594f1f7b35dbdbe7b3f57f079ab

施咏嘉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的《秋天》,施老师整个教学流程非常清晰,语言精简,朗读感染力非常强。在课堂上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其中。施老师带领孩子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并在读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字词。在学完本课生字词后,施老师还带着孩子们玩了个识字小游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施老师通过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一直沉浸在课堂氛围中。

6fbd84ac76c16718b3f055c9b3e18ec

吴珊珊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整节课围绕着西沙群岛的五光十色的海水以及物产丰富的海底展开,让孩子不断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学生思考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讲授环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讲解知识深入浅出,总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孩子理解复杂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效率非常高高,吴老师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对每一个孩子也能有针对性的评价。

a70934344fd5a451cd436d1fb0bd958

余颖老师进行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例展示,课堂中,余老师聚焦任务“寻找故事里的智慧”,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没有得到葫芦”。在自主品读、感悟的过程中,吉老师渗透扎实的句式练说训练,带领学生朝着思维深处蔓延,发现“蚜虫”和“葫芦”间的联系,汲取故事里的智慧。教学设计聚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创设三个主线任务:任务一是找关键词,识葫芦;任务二是态度对比,析原因;任务三是明白联系,悟道理。孩子们通过教师搭建的支架,以抓关键词、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在语言积累与梳理的过程中,通过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不断形成新认识、新能力,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发展。

7bf7dfa77819e03ac72319309f3b094

王秀芳老师执教的是《江南》一课。《江南》是一首语言简洁、意境优美的汉乐府采莲诗歌。老师教授时,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认读,在反复且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过程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江南、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形成江南美好风貌的初步印象。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教学“江”字时,老师采用了“拆一拆”的方法,讲解“三点水”所代表的含义;教学“采”时,老师运用了字源识字法,结合插图,学生对“采”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莲”时,采用词串记忆与借助图片记忆的方法,将“莲花”“莲叶”“莲蓬”放在一起识记。此外,老师还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做动作、配乐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节奏与味道,教学具有梯度。

a72ce909a8f4ed4d95a1ac273682249

课堂结束后,江苏省特级教师郝玉梅老师进行了课堂的点评和指导,她首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将文章归类任务群,文本解读会更有方向与深度。紧接着提出了三条实施路径,第一条是解构:发现文本的思维增长点,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没有得到葫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便是这边文章的思维增长点,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分析原因;《江南》这首小诗看似没有思维增长点,但当学生们化身小鱼在文字的海洋里嬉戏,东西南北方向的辨认便是巧妙的思维所在。

多篇课文的共同点也可以成为思维增长点,例如二年级的《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可以整合为童年故事大会,使学生的思考更为连贯、有趣。第二条是聚焦:指向思维的核心问题,强调老师们一定要重点把握课后习题,从课后习题中提取出思维关键词,进行问题的设计。找准核心汉字,引领思维,发现关键语词,促进思维,最后回归文体自身,融合思维。

f87e396df5389d77dda9cc7cd2031ae

教育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教师们深知,唯有不断思考、研究、学习与实践,方能在教育的长河中茁壮成长。教师们将坚守教育初心,脚踏实地,以坚定的步伐追寻梦想之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