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管理>> 文章
学习、研思、成长——五年级备课组活动(2)

发布时间:2024/10/30 20:20:31 作者:吕萱 浏览量:179次

学习、研思、成长——五年级备课组活动(2)

一、备课主题:《学习、研思、成长》

二、备课时间:10月17日

三、备课内容:梯形的面积

四、备课地点:教师阅览室

五、备课人员:吕萱、闵云飞

六、备课过程:

10月17日上午,我校五年级备课组围绕苏教版《小数加减法》一课开展了一场扎实且深入的备课研讨活动,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活动伊始,备课组长吕萱老师深入剖析教材,详细阐述了《小数加减法》在五年级数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前后知识的关联。她指出,小数加减法不仅是整数加减法运算的拓展,更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关键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感意义重大。

闵老师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重点强调了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如小数点对齐问题、数位不够时的处理等,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让在座教师深受启发。

讨论环节,老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展开了细致入微的研讨。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一致认为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融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更要让学生理解其算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们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明确了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以及在计算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进位和退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出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测量等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小数加减法;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对于教学流程,教师们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复习导入、新知探究、巩固练习到课堂总结,力求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使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富有实效。

此次备课组活动的开展,为五年级数学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深入研讨和思维碰撞,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方向,优化了教学策略,为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备课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将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前行。

七、课后反思:

1、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再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算理、明确方法。如果学生把小数点对齐,则可让他们联系已有知识解释“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在讨论中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学生把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则可先引导学生通过估算发现错误,再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在讨论中明确: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而小数末尾的数对齐,并不一定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适当指导学生计算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题目。

这一部分是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难点。一是难在写出的竖式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存在矛盾。如3.4-2.65,列出的竖式中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而减数的百分位上有“5”。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二是计算过程往往涉及退位或连续退位,而退位本来就是学生计算减法的难点。教学时着重应抓住两个环节。第一,启发学生想到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0。以计算3.4-2.65为例,列出竖式后可以提示:这道题要从哪一位算起? 百分位上要算几减几? 如果学生基础较差,也可以先把题中的3.4元和2.65元先分别改写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以帮助学生在计算小数减法时打开思路。第二,学生在被减数末尾添0后,要进一步追问“添0的依据”,以促使学生有根有据地思考。至于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计算上述例子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索,也可提示:整数可以看作特殊的小数,其小数点可补在个位的右下角。

WechatIMG1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