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沐春华 “赛”见成长
发布时间:2024/10/21 22:11:52 作者:白陵葭 浏览量:189次
“教”沐春华 “赛”见成长
——上坊新城小学校级“春华杯”语文赛课活动报道
赛课磨砺促花开,三尺讲台展风采。快速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教学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精中选优,特举办“春华杯”校级赛课。本次赛课活动共5位教师参加,分9月29日和9月30日两场举行,大家风格各异,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
第一节周丽娟老师执教《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节课,周老师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小古文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单元目标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小古文语言的特点。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下,引导结合注释,关注重点词句,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用自己的话讲好故事,落实单元要素。关注小古文中的留白处,带领孩子走进神话,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前期铺垫、播放微课、引用诗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祖国强大背后的深层意义,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传承精卫填海的民族精神。
第二节课由路雨心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灰雀》。课堂上,路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抓住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体会他们对灰雀的喜爱。她还通过个人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对话中的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来判断语句的感情色彩。整节课,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懂得做人要诚实的道理。整节课,路老师引导学生将整合、筛选的信息进行语言重组内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落到了实处。
第三节课,由白陵葭老师执教《桥》。教学中,白老师紧扣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形象”。首先出示词串,引发学生对小说中洪水、雨水、桥的描写,感受形势的危急。接着,她抓住课后习题第二题,引导学生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让学生分享并板书老支书的形象特点。作为一篇微型小说,白老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故事情节,赏析环境描写,发现表达特点,领悟小说主题,多角度地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习得阅读微型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读一篇走向读一类,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节课,奚玮老师执教二年级《风娃娃》一课。初读感知时,先布置学生自由读,让学生自主识字、猜字,再教师范读。精读环节紧扣主问题“风娃娃是怎样帮助别人的?”展开,运用多种方法随文识读“助、续、劲、翻、伤、仍”等生字,并通过风娃娃“用力吹了口气”前后文字的对比,感受风娃娃“帮助人们做好事”的心意,最后在童话情境的朗读中,悟出道理,收获成长。
最后一节课,由苗依晨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收集相关圆明园的材料,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学生直观展现圆明园的辉煌以及被毁灭的历史记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创设情景,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组讨论和同桌交流的形式,注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步步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进而激发他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次赛课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青年教师展示自我教学的机会,更是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提升的平台。五位教师精心准备,呈现出精彩的课堂。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委公正的打分,现将比赛结果公布如下:
特等奖
奚 玮 白陵葭
一等奖
周丽娟 路雨心 苗依晨
奚玮老师将代表学校参加接下来的春华杯片赛,请做好准备。希望所有老师们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