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管理>> 文章
学习、研思、成长——五年级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4/10/12 15:04:56 作者:吕萱 浏览量:227次

学习、研思、成长——五年级备课组活动

一、备课主题:《学习、研思、成长》

二、备课时间:95

三、备课内容:梯形的面积

四、备课地点:1号楼1楼图书馆

五、备课人员:施丽、吕萱、闵云飞

六、备课过程:

921日上午,我校五年级数学备课组针对下周教学任务围绕《梯形的面积》一课展开了一场深入而富有成效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们的共同研讨,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更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

活动伊始,施丽老师明确了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和重点。强调,梯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图形面积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刻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随后,主备教师老师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她以复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将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进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还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课件和教具,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讨论环节,备课组的老师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老师提出,可以在小组合作探究前,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时,引导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施丽老师关注到了练习题的设计,认为应分层设计,既有基础练习,巩固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又要有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老师们还就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导入、新授、练习、小结等进行了细致的研讨,对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完善。

经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最终形成了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教学方案。这份方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集思广益,老师们对《梯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不断提升数学素养。我们期待着在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堂上,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的精彩表现,也相信通过不断的教研活动,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七、课后反思:

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下基础。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体系等过程,力求做到这样两点:

1.以问题引领和调控课堂教学主线。我先设计了导向性的问题园林师傅在公园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梯形展示台,如果每平方米打算摆上4盆菊花,一共要准备多少盆?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考虑什么?”;接着是计划性问题面对梯形的面积这样一个新的知识,你打算怎么办?”;然后是目标性问题怎样计算梯形的

面积呢?”,并以这个大问题统领全课,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交往互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2.以策略实现方法与思想的和谐统一。学生解决问题的瓶颈在于头脑中是否具有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观念和怎样转化的策略。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他们完全有能力利用所学的方法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一般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梯形,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再按照转化找联系推导公共公式的思路进行研究。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通过实际操作、互动交流,启迪学生深思,引发争论,并碰撞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达到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IMG_42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