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启思,笃学敏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10/12 14:19:33 作者:李纬明 浏览量:342次
2024~2025年第一学期 数学教研组活动(三)
一、活动方案:
二、活动流程:
(一)听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策略,激活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为学生进行策略的迁移做好知识和经验方面的准备。
第二环节,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阅读。呈现问题后,可以先鼓励他们用这些小棒各自围出一个长方形,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你是怎样围的?还有其他不同的围法吗?要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可以怎样做?就要把各种不同围法一一列举出来”之后,可以出示表格,并进一步讨论:填表时是从长(或宽)为几米的长方形开始想起的?为什么要从长10米(或宽1米)的长方形开始想起?当长是9米时,宽是几米?学生填表后,还应要求他们联系填表过程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明确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而列举时要按顺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同时,要通过对列举结果的比较找到答案。组织学生回顾用列举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灵活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时间问题和农作物选择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明确一一列举的价值。鼓励他们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进行一一列举。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形成体系。回顾今天所学,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一一列举”的策略?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时要注意些什么?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会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二)评课+微讲座
施丽主任评课:反馈环节要多样化;策略教学重点在于策略,而不是解题。
吕萱老师评课:上课节奏过快;要多让学生感受列举的过程。
李校长评课:
1、增加课堂的开放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形成表格,充分感知使用一一列举策略的需求和必要性。
2、应着重解决什么是一一列举的策略?为什么使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怎样使用这个策略?重感知,轻解题。
3、对于学生列表时出现的错误答案,应该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于策略学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三、过程性材料:
(1)部分教师听课笔记:
(2)活动记录表:
(3)签到记录表:
(4)课堂评价表:
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
学校 上坊新城小学 教师 闵云飞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94~95例1及相应练习。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数学思考: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 问题解决: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
4. 情感态度:渗透策略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谨认真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有序列举,合理分析。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温故知新 感知策略
问: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画图,列表等)
过渡语:画图和列表能帮助我们分析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帮我们理清条件和问题。今天我们将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环节二:探究新知 理解策略
活动探究:围长方形
老师计划在班级开心农场里使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你打算怎样围?
师:从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能够想到些什么?
(预设:1整米数、2长方形、3周长固定都是22米、4、长方形形状不同)
动手围一围。
问::在所有的围法中,怎样围面积最大?
回顾反思,加深理解
问:请大家回顾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交流中强调:列举能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列举时要注意有条理地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对列举的结果要进行比较。
看来同学们对一一列举这个策略有了一定的认识,那请你回忆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过一一列举的策略?在哪儿运用过?
10的分与合。
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
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
追问: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好处?运用列举策略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列举可以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列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
过渡语:刚刚我们解决了长方形农场的面积问题,现在农场项目又遇到新问题了,你能帮忙解决么?
环节三:巩固练习 灵活运用
练习1:
同学们利用项目学习时间进行“开心农场”项目设计,老师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前四次分别是8:00、8:40、9:20和10:00。小明中途看了一下手表是11:15,距离在此时间之后的下一次统计还有( )分钟。
练习2:
老师打算从西瓜、西红柿、玉米这三种农作物中选择班级种植品种。最少选择一种,最多选择3种,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
【设计意图】: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明确一一列举的价值。2. 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进行一一列举。
环节四:总结反思 形成体系
回顾今天所学,你有什么收获?
1. 什么是“一一列举”的策略?
2. 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时要注意些什么?
3. 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会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
课后反思:
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会用分析法、综合法、列表和画图等策略解决问题,学生对这些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而一一列举也是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之一,同时在列举的时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几点不足:一,对于为什么要使用一一列举策略,教学过程中交代不是很清楚,我把“怎样围长方形面积最大?”分割成了两个小问题,有多少种围法和怎样围面积最大。应整合起来,教材就是通过怎么解决“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个问题,然后学生摆小棒,发现此方法比较麻烦,于是优化成画图和列表,产生一一列举的需求。然后观察表格,比较发现规律。二、教学中画图和列表没有联系起来。应数形结合,更清晰直观。三、课堂开放度不够,学生的自主性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小组活动和巩固练习都是教师牵着走,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最后归纳总结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会选择一一列举策略?概括凝练不足,总结不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思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下次课程,我计划引入更多实际案
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同时,我会加强对学生思考过程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促进课堂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思考与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此外,我也会注意在总结环节,更加精炼地提炼出一一列举策略的使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