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时俱进——四年级备课组活动(1)
发布时间:2024/9/3 18:53:23 作者:周丽娟 浏览量:203次
时间:2024年9月3日
地点:教师阅览室
主备人:邢晓双
参与人员:邢晓双、梁玉、解维丽、周丽娟、徐溪晨
主题: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第一单元教学
备课过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想象画画,首先要把作者描写的语言内化,想象之后说出来就是外化。先内化后外化,对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同时进行提升。《走月亮》一文描写的画面极具美感,语言优美,让学生通过想画面的行为,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怎样获取更丰富的想象体验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代入感、画卷感、生活感。
针对本课教学,解维丽老师表示在上课伊始可以通过播放欣赏云南的风光片,感受独特的地域风情,在脑海里建构起想象所需要的初始材料和建构元素。
周丽娟老师建议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环节时,配上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初读时圈画出带着鲜明地域特色的词语,如“洱河”、“点苍山”、“火把梨”、“阿爸阿妈”、“走月亮”等,理解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花草和生活事件。
梁玉老师表示本课教学中不能把品读与想象割裂成两大阵营,这边管自己品味语言,那边管自己落实“想象画面”语文要素。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中,感受文字的丰富张力,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小女孩的无限乐趣。
徐溪晨老师表示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抒发自己的感悟体会。如重点词句“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的教学,让学生去发现句子的特别之处,进行吮咂、咀嚼、回味、幻化。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课堂上虽然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也适当的补充了一些视频资源,但很多学生在想象画面进行陈述时总是只就文中内容进行复述,缺少生活经验,不能让思维延伸开来,使想象的画面更生动。虽然学生也知道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但在具体想象交流时表述语言总是较生硬,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后小练笔环节学生写自己在月下的某个情景时,想象不够充分,语言也不够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