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题探究式课堂之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第四次美术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6/18 11:37:29 作者:刘毓昕 浏览量:347次
小主题探究式课堂之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第四次美术组教研活动
一、活动方案:
1. 活动主题:小主题探究式课堂之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 活动时间:2024年06月13日
3. 参加人员:全体美术组教师
4. 活动安排:
上课时间 | 上课内容 | 执教者 | 上课地点 |
第二节课 | 《我做的图书》 | 刘毓昕 | 五(3) |
第三节课 | 讲座 | 王兴璐 | 书法教室 |
第三节课 | 课后研讨 | 全体组员 | 书法教室 |
二、活动流程:
六月,新小美术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四次以“小主题探究式课堂之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首先刘毓昕老师执教五年级《我做的图书》一课,本课是一系列单元课中的一节,学生从设计图书图书,到图书,到书中的插图、版式,最后还有藏书票的制作。要求老师在上本课时需要承上启下,学生需要将生活经验与本课的学习相结合,自己做出一个设计规划,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一本独一无二的小书。
在上节课的设计了图书图书的基础上,刘老师进一步提出有关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你的书籍内容是什么样的?”通过分享,刘老师带领全班一起分析书籍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儿童故事书籍的版式要以图画为主,还可以加入立体书、机关书的设计。在学生想法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之后,学生又就“书籍的外形一定是长方形吗?”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于书籍整体外貌的思考。刘老师运用一个个问题的串联,请学生自己思考,在这样一节开放、能有自主探索的课堂中,他们表现的非常活跃。
第三节课,王兴璐老师进行了讲座《如何引导第一学段学生美术课堂心理表现》的讲座。本次分享,王老师主要围绕自己新立项的课题中,对低年段儿童在美术课堂中心理表现的变化来展开。新时代的教育中,学生内在的压力、焦虑问题也被学校所重视,美术创造活动是能很好纾解这些心理情绪的方式,同时,一些隐性的心理问题,在自由的美术表达中也能展现出来。王老师认为我们每位美术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的这些隐性表现,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课后研讨:
接着,全组教师进行了研讨活动。王兴璐老师提出在介绍各种书籍的历史时,让学生利用预习单提前了解会更深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范文婷老师提出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简洁直观,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直接展开本课的学习。王梦月老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刘老师设计非常的巧妙、有趣,避免了问题太直白,有思考就有探索欲。相信在一次次的研讨交流中,每位老师都将有所收获。期待美术老师们在每次的教研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