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潜润课堂”德法课堂之学习圈互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6/19 8:38:24 作者:党萌冕 浏览量:352次
“上书潜润课堂”德法课堂之学习圈互学研究
——德法教研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一、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上书潜润课堂”德法课堂之学习圈互学研究
——德法教研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活动时间:2024年5月20日
参加人员:全体道德与法治组教师
活动安排:
上课时间 | 上课内容 | 执教者 | 上课地点 |
第五节课 | 《生活离不开他们》 | 党萌冕 | 四(3) |
第六节课 | 课后研讨 | 全体组员 | 教师阅览室 |
二、活动流程: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从学习起点出发,即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了大量情境,有新闻、故事、寓言等,但这与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在教学时需要优化教材,选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库伯指出,学生已有的具体经验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真实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更能让道德教育“看得见、摸得着”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堂教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只有真实的、生活的经验,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道德,才能更加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真实性和课程的生活化为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引导广大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实现学习方式的创新与突破,2024年6月3日上午,上坊新城小学德法组在教师阅览室开展第四次教研活动。
三、课后研讨
上完课后,全组教师进行了研讨活动。随着“你长大后想干什么”问题的抛出,瞬间点燃了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热情。紧接着引出主题活动“梦想小镇”,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职业兴趣表,通过学生汇报反馈,发现环卫工人、农民、建筑工人很少有人选。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缺少这些人会变成什么样?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深刻含义。通过创设劳动初体验:搬运接力赛、微笑训练营、银行点钞员三个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各行各业劳动中的辛苦。在感谢他们的劳动环节,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劳动者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不论是普通职业还是复杂的职业都有我们可歌可敬的宝贵之处。这课堂充满灵动,智慧和活力,着重关注学生的真问题,在教材基础上适当提升,润物细无声,最终实现教育价值。
四、过程性材料:
(1)部分教师听课笔记
(2)评价表
(3)教研考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