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数”你最棒——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活动(4)
发布时间:2024/5/10 14:31:45 作者:李纬明 浏览量:140次
心中有“数”,“数”你最棒——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活动(4)
备课主题:因数和倍数
二、备课时间:5月7日
三、备课内容:圆的认识
四、备课地点:教师阅览室
五、备课人员:衡华丽、李纬明、李思思
六、备课过程:
5月7日上午,五年级数学组针对下周教学任务和李老师主备的课展开了集体备课活动。
李老师主备的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教学例1时,可以分两个层次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充分地感知圆。由于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因此在用教材中有关圆的几张图片引入圆之后,可以着重让他们说说在生活中的哪些物体上还可以看到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过的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所说的圆形就在身边,要让他们用手去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要准备一些较为典型的圆形物体或图片,以便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呈现出来;第三,如果有学生将球误当作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在讨论“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所学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在让学生想办法画出一个圆时,首先要在课前提醒他们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其次要让他们从自己手中已有的材料出发,独立思考画圆的方法并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组织交流时,既要展示学生所画的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又要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画出来的。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初步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结合这个活动相机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教学时可以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向学生简单介绍圆规的基本结构以后,要求他们自主尝试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提醒他们在操作中注意思考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二步,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画圆的过程,并相机总结出“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的画圆步骤;第三步,通过让学生展示所画的圆,反思画圆时出现的问题,总结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四步,结合画出的圆,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在介绍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辨析的方式引导他们逐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第五步,让学生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学生完成后,还可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评价,既提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机会,又可以在对半径、直径不同画法的观察中,丰富对相关概念的感知。
教学例2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围绕主题探索与自主发现的关系。在例1学习用圆规画圆以及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过程中,学生对圆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多具体的感知,这就构成了进一步探索圆的特征的基础。组织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各自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记录他们的具体发现逐步整理出需要重点讨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以教材中所列的几个问题为主。如果其中有些问题学生未曾提及,教师再作适当补充。由此明确提出:关于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验证你的发现?接着再次引导他们围绕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与验证,并就这些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圆的特征,并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最后,还应引导学生从轴对称图形的角度对圆作进一步的观察,帮助学生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七、课后反思:
通过这次备课活动,五年级数学备课组经历说课—修改—上课—反思,有了新的体会与收获。
1.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的数学,伸手就能触及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中学习,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