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管理>> 文章
心中有“数”,“数”你最棒——五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活动(4)

发布时间:2023/10/31 7:26:42 作者:李纬明 浏览量:244次

心中有“数”,“数”你最棒——五年级数学备课活动(4

备课主题:小数的加减法

二、备课时间:1026

三、备课内容:小数的加减法

四、备课地点:教师阅览室

五、备课人员:衡华丽、李纬明、李思思

六、备课过程:

1026上午年级数学组针对周教学任务和老师主备的课展开了集体备课活动。

14554e561199d9ec48be1f17d7153ff

老师主备的这节课主要内容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例1的第(1)题时,先要启发学生理解:要求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就要把4.75元和3.4元合起来。由此要求他们列出竖式并计算。学生在三年级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时,虽然也列过竖式,但由于题中的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都是一位小数,计算时无需过多思考就能使小数点对齐,因此他们对“小数点对齐”的意识还不是很强。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收集“把末位对齐算”的错误做法,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通过分析和比较,体会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的必要性。如果课堂上没有出现上述错误算法,则没有必要提及这一错误,而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列竖式,进而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两个加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对齐。最后,还应提醒学生对着加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教学第(2)题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对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鼓励他们独立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也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并在得数的相应位置点上小数点。另外,结合计算4.75+3.4的竖式,还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说说百分位上是怎样算的,借此明确:这一位上不是把“5”移下来,而是算5+0=5。这是因为3.4的百分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所以计算时可以看作“0”。同样,结合计算4.75-3.4的竖式,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百分位上是算5-0=5,从而为例2的教学作些铺垫。

“试一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然后进行评点,重点注意列出的紧式有没有把小数点对齐。在此基础上,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并启发学生说出化简的依据,由此明确:当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计算结果化简。讨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一问题时,重点要强调:两者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相加满10时都要向前一位进1,不够减时都要从前一位退110然后再减。至于“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联系上面的学习过程说说体会,重点强调不能忘记得数里的小数点,以及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将有些得数进行化简。

“练一练”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时,重点要放在“24+9.9”和“7.56-4.56”上。24+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只不过,作为整数,24的小数点要看成在个位的右边。7.56-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得数应是多少。

七、课后反思

通过这次备课活动,四年级数学备课组经历说课—修改—上课—反思,有了新的体会与收获。

1.要使创设的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成功的学习体验。为了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地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