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伦比——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2)
发布时间:2023/3/21 15:22:56 作者:周子薇 浏览量:320次
无“语”伦比——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2)
一、备课主题:体会人物内心,传承革命精神
二、备课时间:3月21日
三、备课内容:第四单元课文《古诗三首》教学
四、备课地点:教师阅览室
五、备课人员:董爱玲 周子薇 朱泽群
六、备课过程:
3月21日下午,五年级备课组活动在教师阅览室展开。本次主备人为周子薇老师,周老师指出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多篇表现革命传统的课文,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借助这些课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学过的“体会人物情感”的方法,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等阅读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丰富、细腻、深入。
周老师阐述以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了本课的教学方法。董爱玲老师认为在本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并加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大意。如补充诗人的个人经历和背景资料,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古诗的意思。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借助想象的力量,去理解诗意,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如“遗民泪尽胡尘里”这句,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在你读完这句诗后,你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从而加深对本诗所表达的家国情怀的理解与认识。
朱泽群老师指出,《古诗三首》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责任”,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