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时俱进——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5)
发布时间:2022/11/22 19:38:54 作者:周丽娟 浏览量:305次
时间:2022年11月22日
地点:教师阅览室
主备人:邢晓双
参与人员:邢晓双、梁玉、解维丽、周丽娟、徐溪晨
主题:
备课过程:
课堂上,邢晓双老师扣紧“敬爱”一词为清晰的主线,串起整个课堂教学。她抓住关键词,借助插图、对比、赛读等巧妙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学生们激情满满,朗读声此起彼伏,共同沉浸的朱德同志崇高的人格魅力之中。课堂语言简单平实,娓娓道来。在字词教学上,邢老师运用字源识字、童谣识字等方法使识字教学,体现年段特点。
顾及到本课内容量大,同时为了解决这几个难点,周丽娟老师建议一开始让小朋友们使用圈画关键词的方式,佐以图片展示、字源讲解、实物感受等方式,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训练语言中真实感受到过去那段艰苦岁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站在红军当年的角度感受生活的艰苦,体会红军的不易。第二步通过观察图片,在学习新的词语搭配时,感受到朱德作为军长,与普通的红军战士们一样,感受到这份同甘共苦的革命情谊。最后通过想象情境练说,让学生分别站在战士们和朱德的角度,体会双方的情感。在语言训练中,感受到大家对朱德同志的越发敬爱。这样的学习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在朗读、练说中,逐步加深情感体验。
解维丽老师认为本课的层次很清晰,从挑粮原因、挑粮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到具体品读朱德同志挑粮的动作,再到共同探讨: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进而体悟朱德同志身上优秀的品质、伟大的精神。
梁玉老师说朗读指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长,从而体会红军战士挑粮的艰苦,为下文感悟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作铺垫。同时,提了个小建议:王老师的评价语可以再精准一些。
徐溪晨老师认为这是一篇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孩子的生活体验存在较大距离,他们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建议在课堂上补充关于当时情况的资料,挑粮的故事等。这些简短的文字延伸了学生对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判断,从中知道了“他为什么要挑粮食?”,“到哪里去挑粮食”,“怎么挑粮”,从而领悟到“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及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的深刻含义。通过对背景资料的拓展,学生对这位伟人的了解会充分一些,也为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作铺垫。
邢晓双老师的《朱德的扁担》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特有的亲和力感染带动着学生学习,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快乐。针对本课词汇量大、词语难理解这一特点,邢老师匠心独运地利用丰富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突破了字词理解这一难点。比如学到“山高路陡”这个词时,在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图片,学生看到了高耸入云的井冈山,坡度很陡的山坡,要挑着重重的粮食爬上这样的高山,那真是不容易啊。读这个词语时,感情自然就出来了。这样不仅理解了“山高路陡”字面上的意思,也深切体会到红军战士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生活用品就要这样挑上挑下,还要应对敌人的围攻,战士们的顽强精神可见一斑。老师不需要大道理的灌输,隐隐之中每个孩子都埋下了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这种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