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管理>> 文章
心中有“数”,“数”你最棒——三下第二学期数学备课活动(2)

发布时间:2022/2/23 15:28:53 作者:李纬明 浏览量:317次

心中有“数”,“数”你最棒——三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活动(2

备课主题:认识长度单位

二、备课时间:2.17

三、备课内容:认识千米

四、备课地点:教师阅览室

五、备课人员:李纬明、衡华丽

六、备课过程:

217日下午,三年级数学组针对周教学任务和老师主备的课展开了集体备课活动。

7f13a4b07603e7922029682da83f73b

老师主备的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主要教学认识千米,例题首先呈现了三幅设计长度单位千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产生认识千米的心理需求,这里介绍主要包含三个要点,第一,千米是长度单位,而且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第二,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通常被用来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即指明了它的应用范围;第三,千米的不同名称及字母表示方法。初步了解以上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一千米有多长,这个核心问题并进一步明确,看看操场上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十个100米就是一千米,最后推算大约几圈是一千米,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对一千米实际长度的体验。随后“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五道题

1题:通过连线的形式,引导学生从速度快慢的角度体会几千米,几十千米和几百千米的差异,提高对千米作为单位的数量级的把握能力。

2题,根据现实背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阴道,学生在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千米与米的区别,促进长度单位的建立。

3题,练习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帮助学生在换算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千米和米的联系。

4题,呈现了两条铁路的示意图,要学生们看图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估测的能力,以及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5题,安排了一次小型实验活动,要求学生先沿着100米长的跑道走一走,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一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再要求他们进行推算,走一千米大约需要多少,不需要多长时间,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一千米的时长短,进而形成更加清晰的长度表象,而且有助于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下周教学计划:

2.21 认识千米;

2.22 认识吨;

2.23 练习三 ;

2.24 讲解练习;

2.25 机动。

七、上课过程:

0d52246e6652e8cc8fce2465ce1d703

八、课后反思

通过这次备课活动,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经历说课—修改—上课—反思,有了新的体会与收获。

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长度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2.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老师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幼儿园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