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众不同,齐心协力——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4)
发布时间:2021/11/3 15:39:07 作者:白陵葭 浏览量:266次
“语”众不同,齐心协力——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4)
一、备课主题:落实双减政策,课堂减负增效
二、备课时间:10月12日
三、备课内容:第三单元童话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
四、备课地点:教师阅览室
五、备课人员:夏露露、王于、王慧、白陵葭
六、备课过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课后的作业量。10月12日,三年级语文教师以第三单元童话教学为例,探讨“双减”落实到童话教学课堂的具体做法。
白陵葭老师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课后习题“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么样的愿望”为主问题,带领学生探讨理解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后,结合双减要求,当堂完成补充习题第四课的内容。第二课时再带领学生了解幻象产生的现实原因,发现童话的想象是合理而有趣的,并留有时间完成补充习题的基础题。
夏露露老师以课后习题“找到红头的旅行路线”为主问题,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文章通过趣味教学将牛反刍的科学现象写得生动有趣。除此之外,教学中还需关注到8至16段的对话,体会红头心情的变化,体会青头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特点。
备课分享后,组内教师纷纷发表感想。王于老师认为童话教学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体现了童话丰富的场景、反复回环的情节、神奇独特的想象和真善美的情感。基于教材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抓住课后习题等帮助学生感知故事情节。王慧老师表示将补充习题的题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效率,巩固学习内容,减少课后的作业量,有效实行“双减”。这样的教法也符合我校“问—学—评”一致的教学改革。
经过这次备课活动,教师们更加坚定了“双减”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三年级语文组将结合学校的课改理念,把课堂增效、课后减负,落到实处。